外卖O2O的一地鸡毛
“小确幸”很美,但是文章开头的黑作坊事件一下把人们拉回了现实,毕竟“舌尖上的外卖”和身家性命休戚相关。
让我们来历数一下外卖O2O掉在地上的鸡毛:
核心痛点“快速送达”难满足。外卖O2O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赢在路上,外卖网站系统约定了45分钟、1小时的送餐时间,但面临着用餐高峰期等待时长、交通状况难预测、送餐地点分散路线难优化等诸多不确定因素,导致快速送达实现起来困难重重。
卫生状况堪忧。照片上诱人的美食,实际上可能是在居民区、板房、甚至是垃圾堆里做出来的,消费者看不到,工商系统管不到,卫生状况普遍较差。想必平台方对商户的入驻肯定有严格的门槛规定,但是一线人员的前端调查门槛却不能令人放心,诸如此次的黑作坊事件,难免让人联想到地推部队在具体执行时,为了业绩,大概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客单价过低。目前风生水起的饿了么,2014年外卖日均订单量按照10万单来计算,其年在线交易额超过12亿,计算下来平均每单的客单价不足33元,每单扣除掉成本所赚取的收益并不多,这对于一些选择自建外送团队的创业公司来说,因配送成本过高正日益显现出体力不支,客单价低决定其总体收益也很难短期暴涨。
餐厅与网站的矛盾。由于配送成本过高,一些力不从心的外卖平台将配送丢给了餐厅自己做,而有些线下餐厅在送餐给网站的线上客户时,会夹带电话订餐单页,希望客户能退回到原先电话订餐的方式,从而减少支付给外卖网站的佣金,餐厅与网站之间变成了对立关系。
此领域扩张缓慢。O2O业务都具有很强的本地属性,尤其是外卖O2O,需要捆绑线下一步步扩展,空有巨大的线上流量而没有足够的线下承接能力,难以保证长期发展。
巨头们有钱有资源,纷纷砸钱造平台,主要为餐饮企业提供流量;而创业者们则选择自建外送团队,保证服务到位。但不管是搭台子拉伙伴的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,日子都不好过。
十八般武艺
外卖O2O由于产品高度的不确定性以及物流配送流程的难掌控,目前依然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。
O2O领域巨头的流量优势并不明显,任何一个线下店都有自己的承载能力,若是一味的导入太多流量,而其他配套服务跟不上的话,恐怕最终造成的是用户体验的骤降。
要说这背后的逻辑,套用一位团购资深人士的话:外卖体量,真心不比团购小。随着团购的市场红利逐渐消解,互联网企业们需要寻求新的机遇。目前的主要玩家,淘点点、百度外卖有足够的金钱,但“由奢入俭难”,巨头们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沉到线下的决心;美团网步调缓慢,怕届时亏损严重难以持续推进;而独立的外卖O2O网站死了一大片,活下来的如“饿了么”、“零号线”们基本都通过不同维度建立起了在外卖O2O领域的竞争壁垒。
而巨大的市场红利之下,各位互联网江湖创业者们的十八般武艺或许也可学习一二。
富帅“段誉”型——关键词:富、提高逼格、话题营销。从服务高校起家的饿了么为了吸引更有价值的用户,在获得了大众点评在内的8000万美元投资之后,近期开始发力白领外卖市场。8月11日,饿了么联合分众传媒在上海推出20万份免费午餐活动,除了直接获取在写字楼里的白领用户,通过分众传媒在上海数千万到达人次的传播能力,饿了么还将获得品牌露出,在潜在用户中树立形象。此外,作为第一个尝试“免费请吃外卖,O2O土豪营销”模式的玩家,饿了么拥有足够的话题点。
做好服务“郭靖”型——关键词:执着服务,踏实肯干。易淘食在创立之初就强调致力于帮餐饮企业做自己的平台,而不强调做第三方平台。在近期腾讯的线下活动Re-Conference中,易淘食创始人张洋强调,商户最在意的是服务,目前有很多平台,但缺的是真正站在商户利益去考虑到底商户需要什么。而在自建物流方面,易淘食有一个著名的“200条军规”,12分制考核,配送人员具有“配送员+服务员”的双重身份,不仅要送餐到门,还要为各大餐饮品牌做好服务工作。谈到配送服务,杭州有一家低调的餐饮O2O企业“点我吧”,扎扎实实打好线下服务基础,然后逐渐发力线上体系,先做基础再放大,因此09年运营至今还能强劲得活着。
独特魅力“张无忌”型——关键词:差异化。零号线主打的王牌即“将餐饮企业电商化”,其创新之处在于推出“厨房店”的概念,即厨房就是店面,极大节约了选址、装修、服务员劳务费等成本,能够让商家将精力和资金放在打造极致的菜品上,这一创新效果很显著,“厨房店”的数量在零号线平台上只占7%,却占据了30%的销售额。
除了“中国功夫”,近期国外打车软件Uber也推出了餐馆外送服务“UberFresh”,由出租车司机兼职外卖工作,并承诺十分钟之内把外卖从本地餐馆送到家。
互联网群雄都被外卖O2O身后巨大的红利所吸引,站在风口上,要做成那头猪,但台风的确已经形成,到底谁能真正的进入风眼,从现在来看,格局还是一片混乱,各地为政的情况比较明显,这像极了当年的团购。
评论区